一粒米,千滴汗 。今年,我国粮食产量首次突破1.4万亿斤,为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、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。粮食要产得好,还要加工得好 、储得好。近年来,我国各地各部门加力推广智慧化储粮收粮技术 ,多措并举推进节粮减损,持续夯实国家粮食储备根基 。
发展粮食加工业是实现农民富裕 、区域经济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 。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,“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。”专家表示 ,保障粮食安全 ,要发力粮食生产,也要高质量提升粮食加工业 。
粮食产得好 ,也要加工好。在浙江宁波奉化区振盛粮食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 ,机器轰轰作响,农户丰收的粮食正源源不断运送至此 ,进行烘干后储存 。
“新购置的烘干设备,一天可烘干300余吨粮食 ,而且糙米率低 。在整个烘干过程中 ,除了先进的除尘技术 ,整套设备以生物颗粒为燃料 ,既清洁又环保。”车间负责人对我国自主研发 、自主可控的烘干设备赞不绝口。
“丰收之后的粮食需要晾晒 、烘干 ,是入仓收储前的关键环节 ,也是保障农民种粮收益最大化的关键步骤。”铂莱国际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 ,通过从产后服务能力建设入手,设计 、建造现代化粮食产后服务中心 ,将智能化出入库系统和自动烘干系统合而为一,实现了粮食加工机械化、烘干智能化,可有效推进兴粮兴储 。
向农业强国阔步迈进 ,科技创新是关键变量 。近年来,国家有关部门加大投入力度,大力推进仓储设施建设,推广绿色收粮储粮技术应用 ,目前已基本形成与粮食生产 、储备和流通相适应的粮食收储保障体系。
粮食产得好 ,也要储存好 。“我国不断加大对储粮技术的研发投入,大力推广应用控温、气调、有害生物综合防治等绿色储粮技术 。”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安全仓储与科技司副司长彭扬表示 ,目前 ,我国粮食仓储技术总体处于世界较先进水平 。
“‘绿色优储’是守住管好‘天下粮仓’的重要内容 。”彭扬介绍,目前 ,我国分七大储粮生态区 ,每个生态区各有特点 ,大生态区中还有小生态区 ,对储粮技术的需求也不尽相同 ,这就要求我国要因地制宜选配适用绿色储粮技术 。
“下一步将重点推进分生态区绿色储粮技术创新系统集成示范 ,一手抓技术创新,这是从无到有 、从旧到新的突破;一手抓技术集成 ,这是由单一技术向组合应用、由分散割裂向整体优化的转变。”彭扬表示 ,通过将技术 、设施 、装备 、材料及其应用等打包升级,我国正力争打造一个绿色储粮技术应用矩阵 ,未来要真正构建起适宜不同生态区的绿色储粮技术 、标准体系。
人民网记者 :李栋